新时代的“蚁族”与旧时代的“知青”:理想、奋斗、希望
现在房价一天天的上升,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有的待业,有的干销售做一下,都是聚集在那些地方,几个人合租一间房子,像以前在学校一样几个人合租一个寝室,过着那样的生活,然后就到处找工作,搞得很难,过一天算一天,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
这种情况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跟当年的知青有点类似,当年的知青下乡以后根本是很艰难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年轻人他都有一种生命力来寻找出路,这个用台湾的话来说就叫去“打拼”,打拼自己的天。我倒觉得这是一个好事。这虽然看起来成功者不多,追求的人很多但成功者不多,很多都是在这个社会底层的状态。
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个底层一个高层,只有高层没有底层那是不可能的。我们那时候的底层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除了知青还有一些在某个层面上受到迫害的知识分子。我们那年代的知青相对来说知识比较有限,只是读完初中读完高中,没有受过现在的大学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我们那时候当知青,一个是国家的路线,一刀一下子就把你甩到农村去了,我把这个看作是无奈。你改变不了政策,所以只好到农村去。这是一个阶级路线,政治冒进观造成的,没办法。我们当年在农村不像打拼,一切只能听天由命,只能期待命运的转移,期待有什么突然地变动。后来当然是上大学的机会来了,但是如果出身成分不好的话,那个机会也没了。你唯一的办法就是跟大队干部搞好关系,跟大队的书记搞好关系。大部分人没这种关系的,我们不知道哪一天能摆脱困境。这都是无奈,前途一抹黑,完全看不到将来。
所以我们那时候的知青跟现在很大的区别就是,现在的知青有一种奋斗的精神。我读书付出了这么多代价,我肯定得把这个钱捞回来。现在强调父母养育就得报答,你就得养老,你就得回报。那时候我们看出身,那些出身黑五类、党外右的得跟家庭划清界线,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报恩的问题。报恩的意义我们那时候只在于“孝子存身”,孝子这词当年是个贬义词,是为你反动的父母尽孝道,那你的思想也偏到那边去了。当然有时候也有点愧疚,想到有时候有一些思想有点落后的,没想到我还要报答家里。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缺乏一种目标,自己奋斗的目标。理想的目标也是有,盼望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战场,盼望到越南缅甸去参战。我们是很羡慕的,因为还是合符正统的理想,解放世界。但是一般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我们一般都是到了越南边界,被拦住劝回来了,缅甸太远又没法去。文革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觉得我们既没有赶上抗战又没有赶上朝鲜战争,我们终于赶上了文革,可以抱着理想主义,有这样一种观念投射到文革上。所以这一些是理想跟现实非常遥远。现在出生的,不能说他们没理想,他们的理想就是现实,首先要把自己立起来,从经济上独立起来,成家立业。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这是当代奋斗的方向,情况跟现代不同。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大多是这样,我对我的学生也是这样要求。将来我不要求你成名成家或者干大事业,最少也得自食其力。新一代的青年把那套空泛的理想抛弃,非常现实。那么在现实中间是不是就没有理想呢?
现在的大学生以学到的知识作为谋生的手段,流落到社会去自己打拼,有点伤感,但是另一方面呢也有一种激动。这样的年轻人如果能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激发起一种创造力,当然是很不容易。但是如果真正的把他们的这种能力发挥起来,应该是比较有希望的,因为他们经过这样的磨难,反而那些幸运儿,靠家里的背景或者是政治经济强大后盾走红的那些人是缺乏磨练的。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在某一方面其实还比较有优势,是因为经历过在社会底层的时光,理解现在社会底层的思想和情况,看问题的眼光就会更加深刻锐利,像那些好像大学毕业出来之后就满口书本上的术语,好像就能解决社会的问题,现在有一些人就这样。几十年后,他们又有了话语权,他们又去指点江山,好像江山是他们的了,其实离现实十万八千里,他们根本就没考虑到我们的现实是怎样的,他知道很多外国人这个怎么说那个怎么说,这种理论那种理论,但是其实在中国一窍不通。他们用这种理论套到中国上面,只是一种生搬硬套。他们往往浮在面上,当然,他们也可以深入现实去研究,但是从底层上来的人会更扎实,更了解社会现实。
打拼他也有落败者,也有胜利派。但你的心理素质好,你的知识基础扎实,你的功底深厚,你又善于与人打交道,这样有才干的人肯定会杀出来。但很多会像我这样,像我这样靠考试上来,最后能当上老师,这是极少的。我们六四年下放了一共六千人,现在能到知识界工作的,基本上都不在这。有很多都沦落了,因为当时是会挑选的,凡是出身高资的,是大资本家、国民党家庭的子弟,他们的家教各方面比工农兵出身的好很多。他们却被挑选了出来。按他们的基础和素质是能上大学的,但是他们被剥夺了这个机会,然后就沦落了,很可惜的。有很多天才,也有很多在数学、物理化学上很有天分的。我们当年有一个知青朋友,64年刚下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他就在那里大喊。我问他做什么?他说:“那应该是我干的事情。”他的雄心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但是后来他却没有前途了。
交际能力——大学生突围而出的“武器”
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还是通过自己努力,自己在各个方面,自己的人际关系、组织能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再一个就是兴趣、研究方向。通过找到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然后培养的都有,反正人到哪里都是奋斗,这一点一定要坚持。我们当然现在也不能说完全落败,我们当年落败就是在农村结婚啊,生几个孩子干农活去了。那就相当悲惨了。现在好像机会比较多,以前是一个机会变低的情况,没有看到什么出路,现在的时代比我们强得多。我们现在不应该悲观,应该把他看成一种磨练。这个现状在国外也差不多,也是得靠自己去打,可能国外的机会更多。我们尽管学了一肚子学问,也不会用,没有人用你,这是很可怜的。现在社会上看你很多不是看你学习怎么样,成绩是不是优,而是看你的社会经验。但是社会经验多起来呢,却等同把自己身价放低,从扫地开始。但是慢慢你会发现通过实际的工作,不要嫌弃低下的工作。然后通过这些工作你就可以说,我有经验。如果你连最基础的经验也没有,公司不会看你。不要像那种书呆子,以来就想加工资。
在社会中经过淬炼的价值观
一般来说我们当代青年的价值观跟中国古代价值观区别很大。除了知识,一个是报效父母一个是报效国家,一般是这样的价值观。报效国家是更高,治国平天下,这是奋斗的动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间你就会发现,有时候传统的价值观,有点不切实际。因为我们现代这种政治体制往往是一种逆淘汰的,优败劣胜的状态。越是无德无才,你越是弱智才能当上领导。当然太极端了,但是在很多单位里面都是这种情况。有的领导智力太高,他压你,也是这种情况。所以你如果还是怀着那种理想到社会你会非常艰难。我觉得治国平天下是一种带来的效应,真正自己的理想呢,还是体现在你个人,个人的人生观。我这一辈子就成为了一个学者,我如果把这一辈子想要成为的一个理想一个成人的目标完成呢,国家就好了。如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目标的话,国家就有生命力,这样就是治国平天下。很多人都去考公务员,以为这样就是治国平天下,但是很多人考进去之后发现很多公务员对国家没什么贡献,好多都陷入到腐败的漩涡,欲罢不能。唯一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绝望的,就是努力。我失败了,我认。失败给我带来经验,经过很多很多次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对自己更有信心更有把握。
学习只是“借口”,关键在于能力
他这样说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光人际关系是不够的,还得看自己的实力,有没有这个本事。像我们有时候讲,有本事的人才能成功。当然人际关系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在大学里面我们都没有多少跟人打过交道。我们在中学里面跟成人跟少年在一起打交道打得多,但是成人他每个人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你怎么跟成人打交道,你哪怕你没当学生会主席,你只当一个通讯员,你也得跟人打交道。跟人打交道也是一种历练,就是说要成功的话,获得胜利的话,就一定要懂得他人怎么想的。在人际交往中就能累计跟人交往的经验,并且你能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你对各种各样的人闲聊的时候也会有各种评价,在这些交往和评价之间就训练看人的眼光。大学里面为什么要搞这些活动?是为了在这些活动中熟悉与人打交道的一些规则,包括潜规则。也许不应该去做,但是你要懂,能成为一种资源。
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根本,比如说你自己学习的专业,对自己的专业有多深了解,成绩考的多高,这都是一个标志。但你学一个专业的时候都是在学一个专业的文化,科学研究方法,理科文科都有这些东西,比如学术规范学术步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这些东西学到了以后你自己学的那门知识可能更有用。美国的一个教育家去年发表过演讲,他说大学里面学的科目都是一个借口,借大学里的科目去学习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怎么做实验,怎么做研究,怎么理顺逻辑和语言,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学什么不重要,你只是借这个科目去学习这种能力。即使以后科目不对口,你有这种能力,拿过来就会。我们有些以前毕业的本科生,毕业之后去中专教书,让他教这个能教,让他教那个他也能教。他不用学,把教材拿来,看一天第二天现炒现卖。所以我知道学哲学的人对方法的掌握是一大优势。看起来好像学了一种无用的科,但其实是最有用的科,他可以适应各种环境。当然我不是要大家都学哲学,但是你所学的每一门学问,你都可以把他当学问来学。比如说你工科的,做实验,进实验室,里面有哲学道理的。有的老失败,有的一下子就能掌握。你把这种方法、门径掌握到了以后,你到将来进入到社会上面,遇到一个机会。也许你多次没人要你,一旦有人要你,你就有出路了。所以不要怕没人要你,不要怕,你总有机会的,命运不会说对你一个人特别苛刻。你特别努力去做,你比别人多投几百份,总有机会分一杯羹。先进去再说,首先把自己糊口解决了,然后再看他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什么样的技术。你把技术掌握到了,如果你认真受过大学的训练,你就可以比一般人更快的搞上去。他们学了几十年都是这个水平,你一上去就超过他了。所以我觉得上大学四年不会白费的,关键是你上大学究竟真的学到东西没。最好是在大学生有这种意识,一切学习都是借口,根本都要落实到自己的能力。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对能力的培养,是跨越文科理科工科的。你要懂得根本,后面的那些经验型的东西都是从根本上发展起来的。
于盛世,信仰“兴趣之神”
在大学里面,心态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信仰是人心最诚恳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大学生缺乏一种平和的心态,满脑子想着怎么去赚钱。但其实这是有一定关联的,满脑子想着怎么去赚钱反而赚不了钱。你一心想哪一个最热门,哪个热门考哪个,但等你毕业出来都不热门了。但是如果你真正是有一种自己的追求的话,你就不受这个限制,我想考什么都可以,如果跟我的兴趣不合拍的话,也没关系,因为都是通的。我就从这里入手。命运把我安排到这样一个方向,我就把搞得出类拔萃,行行出状元。我转也可以,不转也可以。关键在于我们的人生观念应该有一个转变。这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是一句老话,当然说的也没错,但是后面作为知识分子来说,后面应该有更深的东西。就是国家如果处于一个兴亡已经不成问题的时代,比如说今天,国家处于一个没有危亡的时代,是太平盛世,那你怎么办?那你就没有任何责任了?你就可以去吸毒了,可以去荒淫无耻了?他应该还有追求,这个追求应该是个人的。我们的国家现在在强盛,各种问题一天天在解决,也没有饿死人的,我们追求的就不再是以前那种。应该是作为个人来说最高的追求应该是一种精神,就是“放心”。什么是放心?就是个人精神的自由发挥,在个人精神领域里面找到一个新的方向。人家做过的东西你把它模仿出来,这不叫创新。你去发明一个新的东西来,他最初那个念头,出于你的兴趣。就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香港的高锟,他就是一种兴趣,当然他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诺贝尔奖不是奖励他的经济效益,而是奖励他的创新精神,给人类的科学进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我们缺的就是这个东西,我们眼前只看着效益。我们应该看着一个东西对他感兴趣才去研究他,而不是看他能拿到多少个亿。所以我觉得对创新精神的这种追求是可以做信仰的。我们还可以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有这种自由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每一个人都以之作为一辈子的追求。这不在于改朝换代,治国平天下,这些东西都在这个前提下,才有意义。
应该爱一个怎样的国家?
如果一个大学生真的以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目标,这也是很好的。但是我要提醒,你这样想的时候必须要有一种自身的、个人的考虑作为基础。当然儒家也有这样的考虑,把个人的考虑放在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上,但是我的考虑是相反的,认为治国平天下应该建立在个人的基础上。两方面都需要的,但注意要有一个更深的,因为我通过研究发现我们缺少的就是一种对个体的关怀,对每一个人独立的考虑,而治国平天下就是从这一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西方也有爱国主义,也有祖国的英雄,但是他们的前提是比较着重于自己跟家庭的距离比较远。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这些东西跟家庭联系得太紧,这个需要警惕。种族的爱国主义是非常值得危险的,包括我们唱的歌里面有“我们永远不改变黄色的脸”,这就是种族。我们中国人都有黄色的脸,维吾尔族就是白色的脸,你把维吾尔族排除到哪里去了?在政治上我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应该爱国。但不是因为我们是黄种人我们才爱国,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国家,我们尽量的把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法治的国家,能够以我们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而自豪。因为我们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法治的国家,我们应该把他转到这个方向来。如果是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以我们就骄傲得不得了,那我们就闹过界了,我们就把新疆划出去了,因为我们不是同一个民族。这样是一个狭隘的爱国主义,在这个狭隘的爱国主义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制度是缺乏根基的。所以我主张把他颠倒过来,建立在个体、人格独立性的基础上,这样的爱国主义才是健康的。每一个公民他在这样一个国家里他的权利得到保护,他都爱这个国家因为在这个国家里他有人权,这样的国家是值得爱的。我现在就寄望于启蒙,大声疾呼,把这种思想通到每一个爱国主义的学生里面,让他们注意到只有健康的爱国主义才会有发展。那种狭隘的爱国主义实际上就是义和团,义和团其实也不是爱国主义,他扶清灭洋,清朝本来跟他就不是一个种,清朝已经压迫了我们两百多年,我们已经做了两百多年亡国奴,我们现在要扶他来对抗洋人满人跟洋人有什么区别,都是外族,都是侵略者。你为什么要扶持一个压迫了我们两百多年的外国人去反对一个最近才入侵的外国人呢?
后现代与儒家
一般来说儒家伦理最欣赏后现代主义,因为后现代主义抹杀一些理性的界限,但是西方的后现代不论多么的后,他还是在现代主义的理性里面,不过说得更时尚一些,想要超出他们的传统。拿到中国来呢,后现代和前现代结合在一起,成为现代主义,我觉得这在思考上面是一种反动。用来解构儒家的情感我觉得是比较接近后现代,当然在儒家看来那就是没有信仰了。这跟道家的处境有点相似,道家历来反对儒家,就是去解构儒家的那一套规范体制。那一套森严的周礼在道家面前是不堪一击的。但是道家的毛病在于解构之后没有去建制,最后还是由儒家那一套来建制。就像农民起义一样,把一切都打烂了,他没有新的建构,他还是靠儒家来建构一个新的体系。后现代也有这个取向,解构以后没有建设,他的作用在于批判,如果需要建构还是要回到现代,回到理性,理性才能建构。
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看起来好像是个人主义的考虑。但是每个人如果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必须要有规范,就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承诺。答应了的事情就要做,违规了就要受罚。要有这样的规矩。如果中国有很多的人是这样信守承诺,不去拉那些兄弟关系,潜规则等等,不能因为情感而混淆社会中需要坚持的关系。如果这样一种风气能够流传起来,我们的法制建设就有希望。情感肯定每个人都有,西方人也不是没有情感,但是要划在一个界限里面。虽然我们有情感,但我们在经济关系上面、在隐私上面、在个人人格上面应该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