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当代形而上学处在一个举步维艰的没落时代。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西方形而上学,被视作“物理学之后”,它到黑格尔臻于成熟之后便走向衰亡;中国先秦的形而上学则是“伦理学之后”,它于《周易》和道家哲学中发端,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只有充实与合流,在当代也被时代精神弃置一旁。目前从根本上区分中西形而上学是重建形而上学的前提。追溯中西形而上学的源头和流变可以发现,西方形而上学是建立在语言的逻辑功能、系词“是”的存在论认识功能之上的,中国形而上学则是建立在语言的非逻辑功能之上,即由语言悖论和沉默所体现的隐喻、暗示、象征、类比功能之上的。这两种形而上学各有胜场,但也各有致命的盲区,后者正是双方都走向衰落的理论上的根本原因。因此,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必须突破双方各自的理论边界,吸收对方的长处,在语言的双重功能(逻辑功能和非逻辑功能)之上提升到“语言学之后”,才有成功的希望。
总共六句话,一句句地读。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代形而上学的判断,目前形而上学正处于一个困难且衰落的时期。
-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西方形而上学,被视作‘物理学之后’,它到黑格尔臻于成熟之后便走向衰亡;”
作者简单概述了西方形而上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 “中国先秦的形而上学则是‘伦理学之后’,它于《周易》和道家哲学中发端,两千年间没有发展,只有充实与合流,在当代也被时代精神弃置一旁。”
作者指出:中国的形而上学起源于先秦时期,被视为“伦理学之后”,并在《周易》和道家哲学中有所体现。 在过去的两千年里,它没有得到显著的发展,只是不断地充实、与其他思想融合。当代,它也被时代精神所忽视。
- “目前从根本上区分中西形而上学是重建形而上学的前提。”
作者认为,要重建形而上学,首先必须从根本上区分中西形而上学,这是重建形而上学的先决条件。
- “追溯中西形而上学的源头和流变可以发现,西方形而上学是建立在语言的逻辑功能、系词‘是’的存在论认识功能之上的,”
通过对中西形而上学的历史和演变进行追溯,作者发现西方形而上学是建立在语言的逻辑功能和系词“是”的存在论认识功能之上的。这表明西方形而上学强调语言的逻辑性和精确性。
- “中国形而上学则是建立在语言的非逻辑功能之上,即由语言悖论和沉默所体现的隐喻、暗示、象征、类比功能之上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的形而上学是建立在语言的非逻辑功能之上的,包括由语言悖论和沉默所体现的隐喻、暗示、象征和类比功能。这表明中国形而上学更加注重语言的诗意和表达。
- “这两种形而上学各有胜场,但也各有致命的盲区,后者正是双方都走向衰落的理论上的根本原因。”
作者指出,中西形而上学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这些局限性是导致双方走向衰落的理论上的根本原因。 暗示,任何一种形而上学都无法单独解决问题。
- “因此,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必须突破双方各自的理论边界,吸收对方的长处,在语言的双重功能(逻辑功能和非逻辑功能)之上提升到‘语言学之后’,才有成功的希望。”
作者认为,要重建当代形而上学,必须超越中西形而上学的理论界限,并吸收双方的优势。此外,还需要在语言的双重功能(逻辑功能和非逻辑功能)的基础上提升到“语言学之后”。只有这样,形而上学才有成功的希望。这表达了作者对形而上学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通过阅读论文摘要,大致了解了论文的内容,六句话全是结论。为什么有这些结论,还要接下来细读原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