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希腊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在追随老师和追求真理的关系上,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记者亦在思索,真理与老师之间是否真的如同亚里士多德说的那般“水火不容”,而“吾爱吾师,吾亦爱真理”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否只是一次中庸的取舍。记者走进哲学大师邓晓芒与苏德超的世界,与大师共同走近他们心中的老师,视野所及处是一个开放和固执共生、平等与服从同行的曼妙万象。
当邓晓芒遇上杨祖陶
Part 1:杨老,一个纯粹的学者
邓晓芒年轻时当过农民,从事过挑土、搬运这样的体力劳动,也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动荡的年代下过乡、当过知青。父母的“右派”问题悬而未解,使得他在78年第一次报考研究生时与大学梦擦肩而过;可以说,是杨祖陶与陈修斋的“英雄惜英雄”改变了邓晓芒日后的人生轨迹,将他带到了哲学领域的至高点。
“杨老师是一个纯粹的、典型的学者,除了做学问以外别的都不会,既不会炒作自己,也不会拉帮结派,教导学生更不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就是希望一起追求真理。”对于邓晓芒而言,遇到这么一位为真理而争理、为自由而自由的学者是极其幸运的事情。在当时的环境,老师说的话是不可以去质疑甚至反驳的,但是作为杨祖陶的学生,邓晓芒从杨老那里看到了、也感受到了何为平等,何为开放,何为先进的教育方式。“没有强制性地让你接受观点,而是可以与之自由地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正是有这种坚定稳固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使他们在生活与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去年的“邓晓芒坑师”风波成为了他们师生关系的一段小插曲,许多不明就里的人在这场事件中对邓晓芒与杨祖陶的关系都予以观望、不惜笔墨对二人关系添油加醋,中伤者亦有之。在当时,相较于外界传闻的沸沸扬扬,邓晓芒和杨祖陶却同时选择了以不变应万变,淡然处之。“当时我和杨老师就用鲁迅的方法对待这些谣言,即‘眼睛珠子都不转过去’,时间长了,不实的谣言终会散去。”而那段时间,杨祖陶对邓晓芒的支持也是不言而喻的,清者自清。在学生眼中,杨老是个纯粹的作学问人,连资深教授的职称也懒得去评,“那些谣言无疑也是对杨祖陶老师人格的诋毁”。杨祖陶和邓晓芒的师生情很独特也很难得,常常为珞珈山麓的哲院学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Part 2:其实我们都很固执
回顾当年杨祖陶与陈修斋对其的肯定,邓晓芒认为除了考试成绩,还有他喜欢独立思考的习惯。邓晓芒常常将自己的原创文章寄给先生批阅,虽然那时的文章还很生嫩,却是自己独立思索的产物,所以邓常常得到先生们的首肯。“当时的那帮人在谈哲学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既定的模式去理解,但是我是用自己的观点来讲解的,当时他们(杨祖陶和陈修斋)看完我的文章,觉得我的思维是活的,可以跳出先人的条条框框。”正是因为邓晓芒的原创性和独立能力,才吸引杨祖陶数次与其合作著书。
杨祖陶与邓晓芒的研究领域都集中在康德批判主义,《康德三大批评精粹》可以说二人合作最典型的代表,邓晓芒形容它“完全是争论的产物”,是思想交锋的产物。那段时间,邓晓芒每周都会拜访杨老师的家里,将他写成的篇章交给杨老师看,两人会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互相说服,最后达成一致。“本来这本书是我帮杨老师整理,但是出版的时候杨老师说这个不能算是你帮我整理的,是合作,最后书署名就是‘杨祖陶、邓晓芒’了。”
邓晓芒说自己和杨祖陶老师都是很固执的人。“我的固执是那种如果认准一个道理的话就会认死理,你不能说服我我就要辩的年轻人特有的固执。”而杨老师的固执却是有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的。“在我面前杨祖陶老师其实完全可以摆架子,但是他从不会这样,有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甚至是辩论一两个小时。” 每当分歧产生,杨祖陶总会冷静地、心平气和地倾听和琢磨邓晓芒的意见,考虑成熟之后,再本着德文原著和严密的逻辑来与之进行平等的、耐心的、有时甚至是马拉松式的思想交锋,而多半能使邓晓芒心服口服。至于极少数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地方,杨老则采取比较通融的办法,用双方都能大体接受的方式达成妥协。
有时两个固执的人在一起的结果要么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么是一起升华。令我们欣慰的是,当杨祖陶与邓晓芒共同固执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学术上的里程碑与思想结晶。
Part 3:生活中,我一直很感动
提及恩师的生活,邓晓芒显得有些愧疚,话语中也透露着无法释怀的无奈。如今杨老与老伴一起生活,两位身体都欠佳,外加孩子都在国外,平时生活难免有不便之处。身为学生,本应在平时多予以关怀,而邓晓芒平时就是个“工作狂”,常常为了课题研究废寝忘食,紧张的工作使邓晓芒不能经常登门造访两位老人,只能不时通过电话询问生活近况,对此他颇无奈。
回忆老师的点点滴滴,邓晓芒肯定地说“他的每件事情都让我感动”。虽然已是哲学领域上的大师,但是邓晓芒仍会把自己的文章或论文交给杨祖陶批阅,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杨老都会用那种削得尖尖的铅笔,密密麻麻地在上面批改,有些地方甚至都把正文淹没了。杨老师不会使用电脑,所有文章都得一笔一笔地写,也正是由于长期伏案,杨祖陶一直患有腰间盘突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唯一令邓晓芒欣慰的是,每当把文章亲手递交给杨祖陶时,总会从杨老的脸上找到骄傲与欣喜,这也让邓晓芒心里由衷的高兴。
其实两个人能成为生活中的挚友,除了邓晓芒本身对学术平等地位的追求,也不得不提及杨祖陶能放下长者的架子,与其平等相处的胸怀。无怪乎两人可以冲破师生之间固有的拘谨与尊卑,形成一种“吾爱吾师,吾亦爱真理”的新型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