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首先“逻各斯”;其次是“说”和“表述”;再次”表述“中必然有个“是”。但你看到开始的”存在“时,已经是对”说“和”表述“这层意思的表象”文字“了,那意味着还不是“逻各斯”。
那么”逻各斯“若不从古希腊词源上去追溯,那么”逻各斯“意味着什么而被表象为”文字“?这是一次暗示,这是需要去体会的。
向古希腊那里去追寻,会遇到亚里士多德的“作为存在的存在”,再“向前”会遇到巴门尼德的“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黑格尔形而上学的出发点。
那么,自此没有提出“存在”的前巴门尼德处在怎样的状况之中?何况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在被看到、被读到的情况下,这也意味着是在“说“和”表达”的层面,而真正的“存在”仍是被遮蔽的,因为巴门尼德的“存在”命题是在逻辑上被重视的,而不是在“存在是什么”的角度被重视,当然,巴门尼德的命题”思维和存在是同一“还是存在争议的——翻译意味着”理解“为前提。
但又不得不说这里存在着”本体论“的暗示。
那么,在巴门尼德那里有了”逻辑“的明示;有了”本体论“的暗示,问题就在于如何”认识“”存在是什么?“
“存在”是”语言“首先对”意识“的”否定“,其次是“自否定”的产物,这里就回到了巴门尼德的“存在存在,非存在不存在”,第一种情况:第一个“存在”是巴门尼德对感性的抽象而作为“存在者”来说,第二个“存在”是对“存在者”的肯定,或者说“确定”;第二种情况:第一个“存在”也可能是巴门尼德对普遍“意识”,即“存在者”之意识的“语言”否定而达“存在”,或者说“存在者”之意识被抽象为“语言”表达的“存在”,即被“存在”这个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了,第二个“存在”是对前一”存在“表示——再反思——的肯定。
”非存在“是否定了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种?
否定第一种情况,即”非存在者“,但牵扯到对”存在者“认识程度的问题,”存在者“变换了形式而作为另一种“存在者”,那么,“非存在者不存在”是在多大范围程度内进行的否定?
否定第二种情况,即“非存在”,这是对“再反思”的”确定性“的否定,意味着思维不到”非存在“,那么”不存在“。但思维到的”存在“,却不一定”存在“,比如”上帝“。这表明”思维“本身”有一种“线性”的发展向“无限”,而不顾“对象”。
到亚里士多德这里,就会问:“作为存在的存在”能否作为实体?——那个只能作为言说的逻辑的“主语”而不能作为“宾语”。于是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谁”来用“宾语”说明“主语”?作为“主语”的“实体”又是“谁”确定“?
之后,”上帝“成为那个”实体“,而作为那个”谁“却一直置身事外却又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