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港
第四十七期 西方哲学史学习主题:
第三讲 康德的认识论:先验逻辑的先验分析论
三 从判断分类中引出范畴
1、从形式逻辑的判断里面,康德引出了先验逻辑的诸范畴。怎么引出来的?(总问题,通读完三、四节之后回答)
形式逻辑背后隐藏着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层次,它不只是主观的正确思维的形式或技巧,而是我们的经验认识的法则,也是现象要成为认识的对象必须遵守的法则,这种“立法”时所呈现的先验规范,就是先验范畴。
2、康德如何对判断进行分类?
康德按照语言的逻辑功能对判断进行分类。
3、康德对判断的分类和亚里士多德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康德不是从日常语言中搜索各种范畴,而是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判断表作为引线,对思维对象的概念构成进行划分。
4、康德的判断分类表为什么分成四大类,或者说,康德用什么样的思路对判断进行分类,分类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康德的判断分类表穷尽了所有的“判断”的可能性了吗?
康德将每个范畴对应于一个判断形式,按照量、质、关系和模态四大类别而建构了十二个范畴的先验逻辑体系。
他按照思维层次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进展,对判断进行正、反、合的递进关系分类。
此表穷尽了判断的可能性。
5、为什么说模态判断不单纯是形式逻辑的立场?
形式逻辑只管判断的形式的对错,模态判断不只是一个判断形式,而且是有关经验对象的知识得以可能的先验逻辑的先验范畴,还要关乎知识的真假,这是先验逻辑的立场。
四 范畴表
1、范畴和判断形式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范畴看作是形式逻辑的判断形式?
范畴有关知识的内容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具有科学知识的某一方面的综合作用,判断形式则不是。
在将它们看作出自于知性的情况下,两者都是逻辑。
2、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康德对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不满意,为什么?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是从自然对象中搜寻而出的经验概念。
康德认为他没有区分出现象和物自体,因此所得到的结果具有偶然性,失去了确定性。
3、如何区分概念和范畴?
概念是为了符合对象的知性知识,而范畴的知识则是使对象符合于它。
4、康德认为,他提出的范畴表是无所不包的,所有的范畴都在这里头了。康德是如何做到的?或者说,康德的范畴表有哪些层次,这些层次之间有什么关系?(重点内容)
知性的经验对象具有规律性,所以综合经验性材料构成经验知识的范畴是一定的,这个范畴表具有三个层次,由低到高级,首先范畴是逻辑,逻辑学;其次我们通过这逻辑获得经验知识,是认识学;最后这逻辑也是我们认识的客观对象必须遵守的法则,是本体论。
三者是递进的关系,逻辑在各个环节存在,成为了各环节,所以本质上又是一体的。
5、康德的判断表和范畴表有什么关系?
具有亲缘关系,同样来自知性,形式和内容的组合构成了知识。
6、按道理全体性应该对应于全称判断,单一性应该对应于单称判断,为什么倒过来了呢?
判断是为了得到一个具体的结论,全称的全体或者单称的单体,是分析式的同义反复,所以判断的形式和内容只有在相异的条件下才有经验知识。
7、从形式逻辑的判断里面,康德引出了先验逻辑的诸范畴。怎么引出来的?(总问题,通读完三、四节之后回答?
开头的提问,已经做答了。
8、康德判断表、范畴表的三分法的逻辑是什么?黑格尔受到什么启发?
在经过区分的本体的基础上,按照质料和形式交替上升的模式建构宇宙的图景。
黑格尔看到了否定的本源性,以正反合的形式,将一切都归结为一个绝对的存在,绝对逻辑。
五 范畴的先验演绎
1、这个范畴表,作为一种先验认识的网上纽结,它是如何运转起来的?这些范畴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要去作为网上纽结、作为一面认识之网,要去捕捉、把握这些经验的杂多的材料,在这样一个作用过程中,它们的动力从何而来?它们何以使得经验的事物成为经验对象?如何能够构成经验对象?在现象中的那些经验对象,是由主体的范畴建立起来的,如何去建立?
此范畴表通过判断中的“是”字的作用运转起来的。
这些范畴依赖于先验自我意识的综合统一的原始自发性而起作用。
它们的动力来自先验自我意识的“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
它们体现为知性能动作用的某一方面,是人的认识主体为自然界所立的“法”,作为条件使经验的事物成为经验对象。
通过先验自我意识的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能力构成经验对象。
先验范畴与感性直观的对象经过“时间图型”的中介,两方结合建立起经验对象。
2、什么是“演绎”?
对于某一概念的解释性表述。
3、范畴作为一些纯粹知性的概念,它的这种能动性从何而来?范畴本身作为一些概念,它是有能动性的概念,它跟形式逻辑通常讲的概念不太一样,它要针对一个对象去建构,它针对那些经验的材料,要建构起一个对象来,那么它这种力量从何而来呢?
此种能动性来自于想象力的综合,力量来自于知性的先验统觉。
4、什么叫先验的自我意识?
一种使意识得以可能的源始的统一的意识。
5、康德提出“本源的统觉的综合统一”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它是意识的原始的自发性,综合了感性的直观、知性的想象力、理性的概念,并且将一切合为一个整体,让意识得以显现。
6、先天综合判断和“本源的统觉的综合统一” 有什么关系?
先天综合判断从属于它,它是一切知识的本源,先天综合判断在此之上扩展新的可靠的科学知识。
7、“本源的统觉的综合统一” 和十二范畴有什么关系?
十二范畴是自我意识(也即本源的统觉的综合统一),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的十二个条件,是具有综合能力的认识主体的人为自然界所立的法。
六 图型法和知性原理
1、范畴有它的图型,为什么要有图型?
因为范畴无法直接运用于感性直观之上,需要一个既有感性又有知性两方面特质的中介,也就是图型。
2、图型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图型是由我们的先验想象力对时间进行先验的规定形成的,它可以结合知性与感性,形成具有两方特点的科学知识。
3、什么是知性原理?怎么形成的?
知性的原理是范畴,它是人本身具有的一系列纯粹知性概念。
4、知性原理有哪些分类?
它有四类,分为量、质、关系、模态。
5、人为自然界立法,是康德提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自然界让我们获得了知识,而是我们人为自然界建立了知识的法庭,建立了因果性、实体性、量、质等等这样一些范畴。
如何理解这些话?
知性自有的先验逻辑系统、范畴体系,让自然界按照它的法则显现出来,与以往相比的一种翻转的认识论,自然符合人的认识,人的认知成为了万物的尺度、标准,一种人的主观的客观知识。
6、从这些原理和范畴体系,我们可以总结出康德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康德的哲学是一种先验人类学,人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自发性,主动的建立起了人的自然,由此使认识符合对象,而不是被动的符合自然,因此科学知识具有人的认识内容和可靠形式,人的知识是有范围和限制的,由此彰显了独属于自己的力量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