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港
第四十期 西方哲学史学习主题: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特征
三、“百科全书派”思想家
(一)《百科全书》的编纂与理性法庭的确立
法国老一辈启蒙思想家除了伏尔泰,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孟德斯鸠(Charles-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1689—1755)。这位出身豪门、博学多才的波尔多男爵虽然身居高位,却不断地通过著书立说来揭露法国专制制度的邪恶和上流社会的腐败,宣扬君主立宪和分权制衡的政治理想。
他在早年化名发表的《波斯人信札》中揭露了法国贵族、天主教士的荒淫无耻和傲慢无知,针砭了路易十四的暴戾专制。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中,他通过对罗马政体演变的历史考察,表达了对共和制度的赞美和对专制政体的厌恶。而在晚年发表的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深入细致地探讨了法的精神及其原则,法律与国家制度、自然人文环境、贸易、宗教等的关系,特别是论及法与自由及政体的内在联系,明确表达了追求自由、实行法治的政治主张。
1、孟德斯鸠强调,所谓“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他依据法治原则把国家的政体形式分为专制、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三种:专制政体下无法可依,社会秩序只能靠暴力和恐惧来维持;共和政体法度严明,秩序井然,但是很容易被野心家篡夺权力而演变为专制;唯有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是最理想的政体形式,它建立在三权分立的法治基础之上。孟德斯鸠把洛克首倡的立法、行政、外交三权进一步完善为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理论,对三种权力的基本内涵和制衡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外,他还认为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体形式要取决于它的地理环境和其他自然人文背景。这些政治法权思想不仅构成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法理学根基。
你对孟德斯鸠的观点有什么看法?
孟德斯鸠的“泛法论”,十分有道理。自然规律是上帝的法,因此其具有合规律性,在自然状态的人类身上体现为和平、自保、爱他人、趋向社会生活;这种法本身是人的理性,因此人可以违背上帝的规律并且更改自己的规律,变成“一切人反对一切人”,所以在社会状态下的法律,需要我们为了自由与幸福的法不断改进。
由此而创立的三权分立是很好的,既通过分权对人违背上帝的规律的行为的可能与后果进行预防与控制,又自我立法为了合规律性的上帝的法努力前行。
2、法国新生代启蒙思想家通常被叫作“百科全书派”,因为他们都参与了狄德罗、达朗贝主编的一套非常重要的大型辞书《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辞典》,顾名思义,就是一套包罗万象的新知识体系。这套书的基本宗旨就是要以“理性”为标尺,把一切制度、习俗、观念、技艺都拉到理性的法庭上来接受衡量和批判,用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各种知识,包括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经济乃至机械工艺等各个领域。狄德罗等人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大力弘扬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公然宣扬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等新潮观点,旗帜鲜明地批判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者。其中除了伏尔泰、孟德斯鸠这样的老一辈启蒙人士,更多的是思想激进的年轻才俊,如霍尔巴赫、爱尔维修、卢梭、马布利、孔狄亚克等。在法国政教专制的巨大压力下,狄德罗等人锲而不舍地编纂了20余年时间(1751—1772)。
如果你来编辑一套现在的《百科全书》,你会用什么基本宗旨?
自由
(二)唯物主义与无神论
1、如果说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等人的启蒙工作主要是从社会批判(政治、法学、历史等)入手的,那么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的启蒙思想则主要来自他们的自然观。
请复述狄德罗的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界是一个独立的物质系统,运动是这个物质系统的固有属性,自然界的运行并不需要一个牛顿式的“第一推动”(上帝)来加以说明。
2、与出身平民的狄德罗一样,有贵族身份的霍尔巴赫也把自然界看作一个物质的大系统。
请复述霍尔巴赫的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从它最广泛的意义来讲,就是由不同的物质、不同的配合以及我们在宇宙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运动的综合而产生的一个大的整体。
3、另一位较早去世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Julien Offroy de La Mettrie,1709—1751)也从笛卡尔的“动物是机器”的观点中进一步推出“人是机器”的结论。
请复述拉美特利的主要观点。
人的肉体如同机器一样,肌肉如同弹簧,肺如同鼓风机,心脏如同水泵,大脑如同发动机或控制室,而且大脑产生思想就如同胆囊分泌胆汁一样,都是机械的运动过程和结果。
4、“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们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确立了无神论,相比起伏尔泰等自然神论者,年轻的无神论者们对基督教的批判更加猛烈无情。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都对传统宗教尤其是天主教进行了揭露和抨击。特别是霍尔巴赫男爵,这位被同伴们戏称为“上帝的私敌”的激进思想家,更是对基督教进行了全方位的清算。他把对教会体制的攻击发展为对基督教思想根源的批判,把对耶稣的嘲讽发展为对上帝本身的诛伐。
请复述霍尔巴赫的主要观点。
一切宗教都是迷信的结果,而迷信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无知和恐惧。
你怎么看霍尔巴赫对基督教进行的清算。
对基督教造成的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对其思想上的神圣性进行了批判,为人民对上帝的授权的人间的国王的反抗和自由的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5、赵林老师评论说: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宗教批判以其机智果敢和犀利无情而著称,然而它却如同法国的其他时髦思潮一样缺乏深刻性。
如何理解赵林老师的这句评论。
对于上帝的信仰并不完全是无知和欺骗的结果,祂所代表的真善美的精神价值,是我们所不应否认而加以追求的,因为这就是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本质。
(三)功利主义道德观和教育万能论
1、 “百科全书派”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倡导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在这方面,爱尔维修与稍晚的英国哲学家边沁一样,成为近代功利主义道德观的重要代表。
请复述爱尔维修的主要观点。
人的一切精神活动和实践行为都是建立在肉体感受性之上的,肉体感受性是人的一切需要、情感、意志、认知和行动的根本原因,而趋利避害、趋乐避苦则是肉体感受性的基本原则。
2、如何才能在这个充满了弱肉强食现象的不平等社会中实现共同幸福的功利主义理想呢?“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们认为,只有通过教育。爱尔维修提出了“教育万能”的口号。
如何理解爱尔维修提出了“教育万能”?
他从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出发,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的一切才智、道德和性格,都是被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决定的。当我们增进了别人的利益,我们就促进了共同的幸福。
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有哪些特点?
具有精英主义的特点,宗教主义、功利主义、封建主义、法律主义、改良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3、赵林老师评论:这些启蒙者所运用的理性本身却是没有经过批判的,一个未经自我批判的理性是没有资格去批判其他东西的。
如何理解这句评论。
如果要用理性去批判他物,那么这个理性自身应该是清晰正确的,这只有在理性经过分析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后才能达到。
四、法国启蒙运动的“黑马”——让—雅克·卢梭
(一)法国启蒙阵营中的“叛逆者”
1、在卢梭最初的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一文中,他表述了一种与当时最时尚的观点背道而驰的主张。
请对卢梭的观点加以综述,说明卢梭和当时的主流思想的分歧。
他认为科学、艺术的进步会导致道德的退步,文明损害了人们的自由情操和天然道德。
主流思想认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道德的完善和人类福祉的增加。
2、几年之后,他再次应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公告而撰写了那部著名的经典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尽管这部著作并没有为他再次赢得奖励,但是却奠定了他对私有制度、社会平等、历史演进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在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卢梭再一次表达了逆时代潮流而行的思想。
请对卢梭的观点加以综述,说明卢梭和当时的主流思想的分歧。
他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一种平等、自由的自然状态中,正是由于私有制的出现,使得人类日益走向了不平等的社会状态,自由也随之丧失,人们面对不平等的社会历史应该革命以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的平等而自由的社会。
主流思想认为私有财产权与人的生命权一样是“天赋人权”的基本内涵,只有遵循自然法则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3、如果说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表述了科学、艺术的发展与人类道德堕落之间的吊诡关系,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揭示了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根源,那么在稍后发表的《社会契约论》中,他又公然与当时流行的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法权理论唱对台戏,提出了人民主权不可分的政治观点。
请对卢梭的观点加以综述,说明卢梭和当时的主流思想的分歧。
在政治上,追求社会的平等而不是权利的自由,主张消除阶级。
经济上取缔货币,把不平等限制在小农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范围。
在国家主权上,认为权利来自于全体人民的公意而具有超越具体社会团体和私人的意志,不能被分开。
4、除了文明观、历史哲学和政治理论之外,在教育学和道德观上,卢梭同样背离时代潮流而另辟蹊径。请对卢梭的教育学和道德观的观点加以综述。
在教育学上反对科学知识的机械学习,提倡发展其自由天性的自然教育。
道德观上推崇动机主义道德观,认为动机良心是比行为效果更加重要的道德标准。
5、在文学艺术方面,卢梭也是独树一帜,开创了风靡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
请说明卢梭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古典主义基本精神特征就是用理性来压制情感、用崇高来贬抑欲望。
浪漫主义是把情感作为生命的源泉,打破了一切理性与传统的束缚。
(二)“这只能怨伏尔泰!这也只能怨卢梭!”
1、与同时代的其他启蒙思想家一样,卢梭也对法国的政治专制和宗教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但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却是与众不同的。
复述卢梭在宗教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宗教生活的根本在于内心的虔诚,宗教信仰的基础是良心而非知识。所以他主张超越各种宗教派别之间的差别和对立,提倡宗教宽容和彼此友爱,将上帝的信仰建立在内在的道德良心之上。
2、伏尔泰和卢梭关于宗教信仰的分歧在哪里?
上帝的存在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