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实际上是存在者,要说是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存在者之存在,但对其也许就是误会。亚里士多德本身就是在说存在者,并对存在者进行规定。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里就在肯定存在者并探讨存在者的性质,然而在主体上遇到了麻烦。
实际上主体就是人本身及人本身凭借感官、意识所感知的事物的综合。亚里士多德否认了柏拉图的“理念”,认识到理念非实体,而主体是存在者。问题是“理念”的古希腊语的原意是“看”?柏拉图游历了很多地方,亚里士多德也研究了不同种类的事物,但得出相反的结论。尼采是颠倒了柏拉图,那意味着他发挥了亚里士多德并肯定了存在者本身,而非存在者之存在的存在。
无无,第一个无是作为语言上的表否定性的字;第二个无是那个被意会到但不能言说而为交流暂且用“无”字代替的那个东西。这个否定是纯粹的隐藏在逻辑背后的存在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意识的语言表达,无本身是无又怎么能被否定呢?只有存在者可以被存在者自身否定,存在在逻辑上被否定为非存在,但存在者本身就否定了无。
当言说无时,无已经有了。当用语言文字的“无”来表达时,那个要被表达的“无”就变成了“有”,变成了文字的存在者,表达那种意谓,文字是语的视觉形象,语的形象存在和物化;语是声音,传递出的是信息,信息关乎作为存在者的人的生死攸关。
那么用已经有的这个“无”去说那个为交流暂且用“无”字代替的那个东西,是否就可以表达出彻底否定无的意思?那个为交流暂且用“无”字代替的那个东西被“无”字代替时就又已经有了,是正正得负而得到否定了吗?不是,反而是肯定了,并且是在表达了存在存在,或者说是是。在语言表达上“不无”表示肯定,就是双否定表肯定的语法规则,但从这种语法表达来看,表达一种未经考察的存在,对存在不确定但又不否定的意味,仿佛到达了说此话者的认知、思维、勤奋的边缘;“无不”也表示肯定,而且肯定了存在者的界限,或者说存在,同时就限定和排除了那个不能说出的。
在西方语言里的陈述句里,无为什么没有作为系词而是可以?否定多用不是,不字否定了是,即非存在,在用不字否定是时,难道已经辨认出了那个存在者而否定了别的存在者?
真正很难想象到无是什么样,最多是一片漆黑,但漆黑也并不就是无,而是一种意识对无的想象的表象。如此推断无应当连漆黑这个意识对无的想象的表象都没有。
意识到无,是作为存在者对自身的反思而得来,即存在者对自己的否定而产生了无,而无是非存在,那么基于这个意识又否定了无而肯定了存在者存在。人在意识到非存在不存在的情况下而研究存在本身,这应该是在研究存在本身之后才意识到非存在之后的事情。就是说先意识到存在,然后非存在,再是非存在不可言说,后转而言说存在。那么,不仅限于哲学家及其著作中,在多大程度上是在意识到无之后开始言说存在者及存在的?西方的形而上学历史上的哲学家及著作基本上在不同阶段上表达着。还有宗教、历史、文艺、政治、科学、经济等等。是在非存在不存在的情况下返回存在者自身,尤其是作为存在者的人,并研究存在者为什么存在,以及如何存在和如何更好的存在,或者说发展存在。
那么,中西方哲学及宗教有哪些基于这个无的意识而展开的,是如何意识到这个无——逻辑或者体验,然后开始思考和言说存在者和存在的?首先想到巴门尼德,但关于无的意识应该要更早这是肯定的,所知最早是在古埃及数学符号零的发明,但没有考证便不得而知。有可能没被文字记载或传说下来,更有可能不是在哲学家的圈子里被意识到,原始宗教和巫术那里应该更早。而在巴门尼德那里确实是被有逻辑的提出来了,并和存在一道说出并表明了关系和不可言说性。
非存在是对存在(指最空洞的那个概念)的逻辑否定。无在语言上可以表示存在者不在场还是否定存在?非存在和无所要表达含义并不在一个层次上。
存在的意义是对抗无,作为存在者的人去对抗无,这是人的欲望本身的根据,去保持存在的状态。